首页 资讯 > 正文

读后感750字 《高老头》读后感1200字_速看料

2023-04-04 18:22:42 抄写作文网
抄写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读后感750字 《高老头》读后感1200字来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对《琵琶行》中音乐的浅析-读后感750字

音乐是很难用文字来描写的。它的音调、旋律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白居易凭借他高超的手法和对乐曲的独特见解,完美地诠释了由听觉到视觉的跨越,使文章有极强的感染力。


【资料图】

文章多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简单的琵琶声比作世间万物,并赋予其形象特征,使读者内心跌宕起伏,回味无穷。比如,在文中作者将粗弦沉重舒长的声音比作急促的大雨,将女儿般轻柔的小弦比作绵滑的细雨,这些使人充分地感受到琵琶旋律的跌宕起伏。而后来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则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嘈嘈切切、此起彼伏的音符有如珍珠落到光洁的玉盘中,发出像蜻蜓点水般清脆的“噼”“嗒”声,使文章更有代入感。接着,琵琶声“冰泉冷瑟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寂静过渡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剂突出刀枪鸣”的亢奋激昂,其引导的巨大反差,不禁使我感到震惊。在曲尾时,作者也不忘为曲子撒些“调味剂”,比如作者将句尾四根弦一同发出的声响比作玉帛撕裂的清脆短促,响亮非凡。诗人在变幻多端的音乐赋予其有声有色,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读者有了更贴切的感受,将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的淋漓尽致。

不仅如此,诗歌的另一独特点在于将诗与实际相结合,将感情寄托在乐曲内。比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通过压抑的声调,体会到作者不得志,郁郁寡欢的情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则通过弦声的激荡来表现出琵琶女内心的激荡,也是因为琵琶女回忆起了曾经在教坊的辉煌成就,想起了“曲罢”之后被人们称赞的自豪,想起了被酒渍污染了的“血色罗裙”和跟着节奏打碎了的“钿头银篦”。曾经的年少欢乐事也常常被作者梦到,内心激昂之情无法掩饰,那就化作“急雨”流露出来吧!在最后,作者巧用丝绸撕裂的声音来发泄出自己多年掩盖在内心无可压抑的孤独奋激之情。

作者对音乐的描写出神入化,将抽象的音乐赋予具体的形象和画面,使我们可以通过其高超手法感受到琵琶女手中流淌出的美妙乐音。

《高老头》读后感1200字

我读了法国巴尔扎克写的《高老头》,里面主要讲了在19世纪的法国,高老头有两个女儿,在他的养育下一贯过着奢华的生活,两个女儿一个喜欢高攀贵族,进入了上流社会,成了新贵雷斯伯爵太太;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为纽沁根夫人。但不久,这对宝贝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大门,让他在破旧的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

高老头临死之前哭天喊地地想见女儿一面,但两位女儿并没有去见高老头。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高老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父亲,他把自己全部的爱和财富给了女儿,是希望自己将来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但女儿却生在福中不知福,连起码的道德都做不到,让我又觉得高老头这样做太不值得了,他太可怜了。而那两个女儿让我觉得很可恨,也很为她们感到悲哀,自己的父亲那么爱她们,为她们创造了那么好的条件,但女儿们却从来都没有想过,她们的父亲为了女儿自己宁愿过着清苦的生活,可真是冰冷血肠的大怪物!

不管以前还是现在,我们都要靠自己去努力,并且传承中华美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闭上眼睛,眼泪落了下来,不知这是第几滴眼泪了,阳光下,这滴泪在那本书滚动着,发出奇异的光,仿佛在倾诉着这个悲惨的故事——《高老头》。

《高老头》是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着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丑恶面孔。

“高老头这里个好父亲给了两个女儿毎人80万的陪嫁,只给自己留下1万法郎的年金。他以为女儿总是女儿,出嫁之后,他等于有了两个家,哪知,不到两年,这对宝贝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大门……”

读到这儿,我曾落过泪,这泪是对两个女儿卑鄙的心理、虚伪的面孔、毫无人性的冰冷心肠痛斥的泪。她们难道忘了父亲的养育之恩了吗?她们难道忘了父亲一天只吃几片面包的入身影了吗?高老头把一切的心血都倾注在女儿身上——给她们找最优秀的家庭教师,给她们找有教养的伴读小姐……

高老头不会想到,我不会想到,没有人会想到:把父亲赶出家门的竟是亲生女儿!巴尔扎克用辛辣的笔把两个女儿的卑鄙、虚伪、毫无人性揭露得淋漓尽致,也从侧面反映社会上的悲剧:儿子对自己牺牲一切的母亲肆无忌惮;女儿把父亲扫地出门……我茫然了:难道为了幸福就一定要赶走父母吗?难道赶走了父母就幸福了吗……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三个不孝的儿女,要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来摸清母亲遗留下来的家底,可是在母亲的级记忆里,他们看到了母亲的艰辛,母亲的伟大。天下的父母是同样的呀,他们为了儿女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第二天下午2点左右,高老头的病情又加重了……临死之前,高老头哭天喊地的想见女儿一面,但丝毫也感动不了女儿的冰冷心肠……”

读到这儿,我也曾落下泪,这泪是对资本主义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痛恨的泪。女儿们为什么不愿来见高老头,因为他自己没有钱了呀!以往,只要女儿叫一声“好爸爸”,高老头就能满足她们的愿望。高老头以为女儿孝敬他,其实不然,女儿真正孝敬的是他的钱呀!“钱能*到一切,能*到女儿。”临死前,高老头才明白了这金钱社会的残酷。

泪,痛斥的泪,悲伤的泪,痛恨的泪,凄凉的泪……愿高老头的悲剧不在重演。

标签: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